吴石恐怕也不会想到,他牺牲后,学弟陈诚冒死护佑吴家子女10余年
1950 年台北马场町的枪声一响,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倒在血泊里,临终那句 “问心无愧,绝不低头”,成了留给家人的最后念想。他大概从没料到,自己牺牲后,昔日战场兄弟、后来的国民党 “行政院长” 陈诚,会顶着白色恐怖的枪口,悄悄护住他的妻儿十余年。
1950 年台北马场町的枪声一响,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倒在血泊里,临终那句 “问心无愧,绝不低头”,成了留给家人的最后念想。他大概从没料到,自己牺牲后,昔日战场兄弟、后来的国民党 “行政院长” 陈诚,会顶着白色恐怖的枪口,悄悄护住他的妻儿十余年。
1950年台北的冬夜,寒风卷着碎雪砸在火车站的玻璃窗上。16岁的吴学成把7岁的弟弟吴健成紧紧搂在长凳下,怀里揣着半袋从菜市场捡来的烂菜叶——就在三天前,他们还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家的小姐少爷,可父亲吴石被捕、母亲王碧奎入狱的消息一传来,将军府的大门就被贴上了封
”——吴石真干了。1950年6月10日,台北马场町一声枪响,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中国必须统一。
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的播出,让我党“密使一号”吴石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。1950年,吴石与朱枫、陈宝仓、聂曦在台湾被国民党枪决,吴石的妻子和两个子女在台湾也接连遭受厄运。而当时,吴石在大陆还有两个子女。这一家5口分隔两岸,直到1981年,也就是吴石牺牲31年后才
和吴石一起牺牲的朱枫,因为本身就是受华东局指派到台湾从事情报工作,所以朱枫牺牲后不久就被评为烈士。另外,陈宝仓虽然不是中共党员,但1952年,经过毛主席批示,也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。
1950年台北刑场上,吴石将军写下“平生殚力唯忠善,如此收场亦太悲”时,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7岁的小儿子吴健成会跟着姐姐流落街头,更想不到27年后,这个曾连饱饭都吃不上的孩子能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留学,而背后默默帮衬的,竟是当年在南京国防部与他有过工作分歧的昔日同
可奇怪的是,总有人悄悄送来生活用品。每个月,都有一笔固定的生活费出现。
1950年6月10日的台北马场町刑场,吴石将军从容就义。这位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情报人员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绝笔诗:
1977年夏,一封来自美国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台北某处旧巷的门房。收件人是吴健成,监护人一栏写着“陈明德”。这个名字无人知晓,却盖着官方印章,畅通无阻。多年后,当吴健成站在普林斯顿校园里回望童年,他仍记得母亲颤抖的手接过信封时低声问:“陈伯伯……到底是谁?”
“道义两难全,情义两难舍”,1950年的台湾,白色恐怖真不是瞎传的——街上走路得竖着耳朵,怕哪句闲话被听去,家家户户关门闭户,连空气里都飘着慌。
宇哥带你读原著,一起来看由于和伟,吴越,魏晨,曾黎,余皑磊,隆妮,曹磊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解析第十一回。
回过头,事情从一月就开始有了转折。1950年1月29日,有人出卖了情报,叫蔡孝乾。正是那次叛变,把吴石推向危险。之后几个月里,风声、审问、拘押一层层下来,直到六月那天结局明朗。很多人当时背后议论:将军一走,这家人在台湾怎么办?没人照应,田地像没根的庄稼,一吹就
父亲牺牲,母亲入狱,家庭遭遇巨大变故,吴健成在回忆录中曾披露过这样一个细节内幕:“母亲出狱后,总有人悄悄送来生活用品,后来才知道是陈伯伯安排的。我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‘陈明德’,这个名字让我在台湾活了下来,也让我在美国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。”
香山革命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,一块铜壳怀表的指针卡在了3点17分。金属链上有道浅牙印,讲解员说:“这是吴石将军小儿子吴健成三岁时咬的。1950年6月10日清晨,台北马场町的枪声响起前,他母亲抱着他躲在衣柜里,孩子攥着表链不肯放,生生咬出了印子。”
邻居张大爷以前天天晚上雷打不动地打牌,可这段时间牌局也散了,天天搬个小马扎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追《沉默的荣耀》。他跟我祖父感慨:“这吴石真是条汉子,是真英雄啊!以前咋就没听过这么好的故事呢?”
我爷爷总说1950年台北有桩奇事,吴石将军刚被枪决,俩男人敢往枪口上凑着护他家人,你猜这俩敢拼命的人是谁?
1950年6月10日,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从容就义,时年56岁。同一年,因“吴石案”暴露而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朱枫、陈宝仓等人,相继被大陆追认为革命烈士。
1993年,王碧奎的骨灰从美国被接回大陆,和丈夫吴石合葬在福州三山陵园。墓碑上刻着八个字:“丹心在兹,与山河同”。那一刻,他们终于结束了长达43年的分离。可谁能想到,这对夫妻的一生,竟被时代撕扯得如此支离破碎。
1949年8月14日,吴石接到蒋介石令其即日赴台的急电。当时,他的长子、长女,都不在身边。长子吴韶成在南京求学,4月份,父子分别时,吴石从口袋里掏出20美元给儿子,那是他身上所有的钱;长女吴兰成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,父女分别时,不知道是永诀,吴石什么也没留下。
那时候的“白色恐怖”,不是影视剧里那种背景板式的紧张氛围,而是渗进骨子里的寒意。你走在街上,邻居多看你一眼,都可能被当成“通共”;孩子在学校念错一句课文,都能牵连全家。谁要是被扣上“共党”的帽子,别说自己活不成,老婆孩子能不能留下命,全看老天爷心情。